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
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タ月。朝日以朝,タ月以タ。
这里的“タ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月亮:赏月拜月
上古时期,祭月是皇家的祭祀仪式。到了隋唐以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拜月,男性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性盼着“貌似嫦娥,圆如洁月”,有美满姻缘。在古人意识里,月亮给人以阴柔感,所以女性与月亮的联系更为紧密。明清以后,拜月、赏月渐渐成为老百姓普遍遵循的中秋节仪式;祈盼家庭团圆也成为中秋节的核心内涵。
月饼:寓意团圆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有食品。《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月饼寓意美好团圆,连月饼馅也有讲究。比如五仁口味寓意五子登科、五福临门,莲蓉口味则表示连年有余、荣华富贵。
燃灯:祈盼平安
玩花灯是中秋节的一种游戏活动。与元宵节的大型灯会不同,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中进行。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搭成;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宝塔灯的习俗。这些燃烧塔灯或闹宝塔的民俗,都有着祈求生活平安的意义。
提倡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秋风送爽,花好月圆,国庆中秋佳节的餐桌是亲友聚会的温情时刻,在节日里,我们赏月,一家人围坐,吃上一块月饼,既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感,更是对团圆幸福的期盼,就让我们量力而行,不铺张不浪费,让我们在节俭新风下回归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民俗味更浓些。